专家:穿云透雾看地球,遥感走进百姓家-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20 17:12:42
来源:新华网

专家:穿云透雾看地球,遥感走进百姓家

字体: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 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今年的报告涉及陆域、湖泊、草原、大宗粮油四个专题。新发布的四份报告都有什么亮点?新华网邀请编写组专家做客访谈间,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左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左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辛晓平;左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柳钦火。新华网 周靖杰摄)

以下为部分访谈内容:

新华网:遥感是一种高科技手段,它距老百姓的生活已经非常近了。遥感技术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联系的,这项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又是如何进行的?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柳钦火: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就是从远距离不接触目标对它进行感知的一种技术手段。具体而言,遥感就是利用搭载在卫星上的传感器,从太空中对地球表层进行各种各样观测的手段。最近中国空间站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就能拿着相机拍摄漂亮的地球照片,这就是遥感的手段。

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用光学(可见光)拍照的手段,还可以用红外的手段、微波的手段,可以看到地球表层的,比如地表的温度、生态环境各个动量参数、灾害变化等等信息,会有非常多的应用。遥感还有一个穿云透雾的能力,如微波遥感,在有云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地球表层很多观测信息。

遥感具体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天气预报都会有一个卫星云图,这就是遥感给老百姓生活中提供的每天都不可或缺的信息。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主要就是遥感手段可以提供准确的卫星云图、可以提供关于大气的、用于天气预报的各种要素,使得我们数字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越来越高、时效性越来越强,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好的便利。另外一个例子,比如经常会面临各种灾害,灾害发生需要快速及时地进行响应,遥感从空间上大范围、快速地提供监测,可以非常及时地提供台风的发展、洪水淹没等信息。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

这次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年度报告主要是围绕着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开展的,为什么要做这方面监测呢?遥感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它可以每年、每天、每半小时监测和观测地球表面,所以可以很好地发现和监测到地球表面的变化特征。利用这种变化特点就可以发现草地、森林或者农作物是不是发生了一些异常。遥感发展得非常迅速,不光可以监测地球表面,还可以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可以监测水体里面的特别是藻类的变化,它不光监测现在,还可以追溯过去是怎么变化的。无论是森林、草地、粮食监测,不仅监测今天和今年,还可以监测过去,通过对比发现它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家、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诊断方案。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