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现,我们该怎么办?

发表于:2021-07-28 17:57:28

▲7月27日,救援人员在卫辉市区架设排涝设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不久前,欧洲的德国、比利时等暴雨连连,引发洪灾。在美洲,罕见热浪席卷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频频出现的极端气候不仅考验着各国的预测应对能力,也引发了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

为何近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今年以来,创纪录的暴雨、寒潮和异常炎热天气在世界各地频频“造访”。

  6月底,历史罕见的高温席卷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致数百人丧生。平时向来以“温和宜居”著称的西雅图,最高气温一度高达42摄氏度,大幅打破纪录。

  而在德国西部地区,倾盆大雨导致的水灾至少造成一百余人死亡,仍有约1300人失联。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洪灾造成的破坏是“超现实的”,“几乎可以说,德语中没有能够形容这场灾难的词语”。

▲这是7月17日在德国西部城镇巴特明斯特艾弗尔拍摄的洪水损毁的街道。新华社发(唐颖摄)

  7月初,日本静冈县和神奈川县等地普降大雨。日本气象协会分析数据发现,从静冈县到神奈川县的大范围地区创下有记录以来降雨量最高值。

  印度近期也发生极端天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强降雨和严重雷击。7月以来,印度多个邦的降雨量大大超过多年平均值,其中暴雨引发的灾害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已造成至少138人死亡。

  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使得国际科学界开始更加关注“全球变暖”这个人人知晓的词。

  各种证据表明,全球变暖确实在增加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7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根据一个由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的快速归因分析显示,气候变化是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究竟与极端天气有着怎样的关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教授迈克尔·曼表示,气候变化使极端高温天气发生得更加频繁且强烈。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地球气温模式,随着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不断上升,这种过剩的“能量”通过极端高温天气等形式体现。

  一些数据也显示,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据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数据,地球大气每升温1摄氏度,就能多吸收7%的水蒸气,并在日后形成降水。而测量数据已证实,在包括德国的中北纬地区,下小雨的天数在减少,而下暴雨的天数在增多。

▲这是7月15日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拍摄的水位上涨的莱茵河。新华社发(唐颖摄)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的报告预计,按照现今的碳排放水平,全球平均温度将最早在2040-2049这十年间相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2℃。在此温度水平下,极端天气现象将会每隔5-10年就出现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在减缓气候变化取得成效之前,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也许会越来越多。

面对气候变化,人类该怎么做?

  回溯历史,中西方文明中都有不少关于极端天气气候的记载。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升温、降温。然而,如果因为人类活动造成大自然变暖速度过快,仍将有可能对地球生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严重的热浪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歉收,人员伤亡以及由于空调使用量的增加而引起大面积停电……

  面对气候变化,我们该做些什么?


▲近日,一波热浪席卷美国南加州,引发高温预警,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威尼斯海滩避暑。新华社发

  从短期来看,加强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的能力是极有必要的。

  而在这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现代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以及现代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也让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升。

  不过,天气、气象、大气是一门高度混沌的体系,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大气运动本身造成不可预知的扰动性。这也正是气候预测的难点所在。


▲2020年10月7日,在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莫雷洛斯港,人们在飓风过后来到海边。新华社发(罗萨斯摄)

  从长期来看,人类要主动降低碳排放,才能尽量减少人类行为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指出,已经存在、排放出去的温室气体还有几百年的生存期,所以我们现在要尽早把温室气体控制住。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从全球来看,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截至2021年1月,已有127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可以有所作为。

来源:新华网思客综合新华社、央广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焦点访谈等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辑:马宇聪
校对:王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