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面向东盟建立区域性市场是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关键之举

发表于:2021-04-17 15:08:49

  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是中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关键之举是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2020年2月16日,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尽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1.建设面向东盟区域性市场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潮挑战,面对各方促进疫后经济复苏、联动发展的共同需求,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有利于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另一方面,东盟日益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利益交汇点。海南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将在实现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2.建设面向东盟区域性市场的全局作用。一方面,未来5-10年,中国14亿人巨大内需市场潜力释放将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注入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东盟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2014-2019年,东盟GDP年均增长5%左右,远高于世界2.9%、欧盟2.1%的水平。预计到2030年,东盟GDP总量将达到6.6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的重要枢纽、重要交汇点的独特作用。
  3.建立面向东盟区域性市场的重大影响。相比于内陆经济体而言,岛屿经济体大都有市场空间小、物流成本高、产业体系不完善、自我循环能力弱等先天短板。截至2020年11月30日,海南市场主体总量为115.9万户,仅相当于广东的 8.9%;2020年,海南与东盟贸易额为34.3亿美元,仅占我国与东盟贸易额的0.5%。适应东盟市场在我国开放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的大趋势,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做大海南经济流量,并取得中央方方面面的支持,使自由贸易港政策顺利落地,关键之举在于尽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到2030年,若我国与东盟贸易额与直接投资有20%左右在海南实现,将带来1400亿美元的货物流与近50亿美元的资金流,在明显提升海南经济流量的同时,也将使东盟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经济腹地,并为吸引国内外各类总部型企业集聚海南并开展相关业务形成“决定性”影响。
  二、努力实现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的重要突破
  1.依托国内旅游消费大市场,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受疫情影响,2020年东盟国家国际游客数量与2019年相比大幅下降:马来西亚减少83.4%、泰国减少83.2%、新加坡减少85.7%、越南减少78.7%、印尼减少75%。中国旅游消费大市场成为东盟国家关注的重点。近两年,我在中马关系研讨会、中菲关系圆桌会等会议上倡议中马、中菲率先携手共建海洋旅游合作圈,他们对此有极大兴趣。
  建议:加快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开通面向东盟国家的邮轮航线,为疫后构建国际邮轮旅游大网络创造条件;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争取中央相关方面支持,率先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岛屿地区开展邮轮旅游、滨海度假、海洋公园、海岛娱乐等形式的海洋旅游合作,构建双边、多边旅游合作网络;充分利用近期中央赋予的特殊开放政策,争取中央支持并协调与香港共建旅游消费产业链,使海南尽快成为面向国内及东盟的中高端免税购物消费、医美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的主要承接地。
  2.抓住RCEP时间窗口期,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RCEP生效后,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大部分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届时,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的成本将低于海南。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期,通过零关税和原产地政策进口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使产品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税率政策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集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明显提升海南热带农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对东南亚热带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依托特殊的开放政策,建立面向东盟的各类交易市场。
  (1)争取中国证监会支持,在海南建立以天然橡胶为重点的热带农产品交易所。2019年,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三国天然橡胶产量合计约占全球的70%。2019年,我国橡胶消费量占全球的40%。目前,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其年成交金额13.10万亿元。建议积极争取证监会支持在海南建立天然橡胶交易所,为东盟国家提供交易、交割、定价、结算、风控等一站式服务,使海南成为区域性天然橡胶的交易与定价中心。由此,带动形成覆盖热带农产品种类的期货现货交易所,服务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建设。
  (2)加快建立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201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量达到4050万美元,创十年新高。目前,我国可进一步挖掘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潜在需求大约2万亿美元,是目前全球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4-5倍。抓住建设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重大机遇,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税率政策,引入艺术品行业的展览、交易、拍卖等国际规则,加快建立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拍卖机构及投资者在交易中心开展业务,在通关便利、保税货物监管、仓储物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此,建议海南尽快出台行动规划。
  (3)支持海南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争取中央支持在海南全面适用《新加坡公约》等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所,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知识产权在海南开展定价、交易、融资等服务,并推动知识产权在海南或内地成果转化,以此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在海南集聚。
  (4)研究在海南创建国际数据交易市场。依托中央赋予海南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优势,研究建立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所,开展数字版权确权、估价、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服务,并争取中央支持赋予海南更加开放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等。
  4.抓紧在海南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
  (1)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政策,在海南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资本市场。建议尽快出台实施该项政策的行动方案,并使之尽快落地。由此,吸引有关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高成长性的企业进岛挂牌,打造对外投资便捷通道,服务包括东盟在内的企业投融资需求。这不仅可以吸引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海南,建设区域性金融总部基地,而且可以探索一套资本市场运作新模式。
  (2)利用“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政策,在海南建立区域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建议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开放政策以及FT账户,尽快开展个人跨境财富管理试点。这既有需求,也有可操作性。建议积极争取中央相关部委支持,允许欧美知名理财公司在海南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办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机构;允许在FT账户内自由投资境外市场;条件成熟时,建立面向国内市场与东盟市场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5.适时放开面向东盟的劳务市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是全球劳务派遣服务大国。据了解,受疫情影响,菲律宾马尼拉有40-60万菲佣失业。2019年,中改院受省公安厅委托专门对海南引入外籍家政人员做可行性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吸引中高端人才集聚还是海南本地中高等收入群体,对家政、养老、护理等领域的劳务服务都有很大的需求。建议通过配额管理、完善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等方式,在海南率先引入菲佣等技能型外籍劳工,为国际化人才和海南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优质家政服务。
  三、建立区域性市场的政策需求与制度创新
  1.以完善支持政策为重点鼓励企业走出去。例如,对到东盟开展农业种植、资源加工等企业,考虑到其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建议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或一次性财政资金支持;针对“走出去”企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投资基金;实行更加灵活的原产地政策,对在海南研发设计,在东盟国家生产、加工的产品,经海南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放宽“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农业等企业纳入适用范围;对总部设在海南、主要业务在东盟国家的相关企业人才,将其在东盟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时间视为在海南居住时间,以此突破居住满183天的限制,享受最高不超过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总部企业在办公场所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上给予保障。
  2.对标CPTPP协定,在竞争中性、产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等敏感领域形成探索性安排。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国内外要素集聚海南的关键所在。总的看,RCEP协定的开放水平与CPTPP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竞争中性、产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等领域,这也成为我国加入CPTPP的主要掣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有可能、有条件率先探索CPTPP的相关规定,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建议:明确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及政府采购、法律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各类主体在非歧视环境下公平竞争;政府不得对国有企业与指定垄断企业进行差异化、选择性产业补贴;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借鉴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公约、条约及协定等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CPTPP环境规则,建立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臭氧层保护等的相关机制。建议海南主动取得中央相关方面支持,并尽快出台具体行动方案。
  3.以专业、高效、便利为目标构建区域性市场的服务体系。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海南专门成立区域性市场开发管理局,其性质为法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标绩效考核;为“走出去”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争议解决等服务;用好“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率先支持旅游、数字经济、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领域企业跨境人民币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建立重点行业境外投资及资金出入境审批的绿色通道,以此吸引东盟及欧美财团入驻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