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荒井工房:七年“全勤上海”

2024-11-14 09:35:52 来源: 《环球》杂志

 

10月28日,铁壶匠人荒井干雄在位于日本山形县的荒井工房内接受采访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春燕(发自东京)

编辑/马琼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到上海去”是怀揣进博大梦想的日本铁壶匠人荒井干雄近年来一直的期盼。作为进博会常客的荒井工房的社长,荒井今年又一次去上海参加进博会,向中国消费者推介纯手工制作的日本山形铁壶。

  《环球》杂志记者日前专程到日本山形县实地探访,看看七年“全勤”参加进博会的荒井工房是如何生产出精美铁壶的。

历史悠久的“山形铸物”

  荒井工房位于山形县上山市。虽称为市,但上山实际上是日本东北部地区奥羽山脉西侧一个仅有约2.8万人的小镇。从东京出发乘坐山形新干线、换乘奥羽本线,约4个小时可抵达茂吉纪念馆前车站。在这个无人小站下车后朝着东面的藏王山步行约15分钟,就到了荒井工房。

  “我和我的祖父、父母都是出生在这里的。”荒井拿起展示柜上的一个铁壶,一边抚摸着上面的纹理一边说,“父亲原本就是铸铁工艺师,1972年他创办荒井工房时我只有10岁,就开始跟在父母身后学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9岁那年,因为父亲健康出了问题,荒井便辞去干了9年的商社工作,正式继承家业成为工房的当家人。

  在中国市场甚至日本的亚马逊网站上,常有消费者把荒井工房的作品称作南部铁壶,“这是不对的。”荒井说,“南部铁器和山形铸物都是日本代表性的铸铁产品,但无论从产地、历史还是作品特征来说,山形铁壶都不同于南部铁壶。”

  他介绍说,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成为当时的时尚。南部铁壶和山形铁壶均兴起于这一时期,成为日本代表性茶器。南部铁器就是发祥于江户时代,当时南部藩(今为岩手县一带)的藩主从京都聘来铸造师,带来了当地铸造业的繁荣。与南部铁器相比,山形铸物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始于平安时代后期,有近千年的历史积淀。

  “山形铁壶主要由匠人手工制作,当时大多销往京都,逐渐形成了讲究工艺和品质、走高端路线的传统。而南部铁壶因大多是批量生产的日常用品,所以更为普通消费者熟知。”

  薄胎工艺是山形铸物的一大特征,铁壶壁很薄,使原本厚重的铁壶变得轻巧、精致。荒井一边敲打着铁壶的壶嘴口,一边介绍说,纯手工制作的山形铁壶,要经过设计、制作铸模、按压花纹、组装铸模、注铸铁浆、成型、脱砂、釜烧、着色、组合提梁等60多道工序,制作一把铸铁壶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砂铁壶和铸铁包银铁壶则更为复杂,需要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他指着身边各式各样的铁壶说,荒井工房不做量产,坚持一壶一模,每一把壶都不一样,其中不少作品会按照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定制。

小镇匠人的大市场

  是什么让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小镇匠人下定决心要去开拓中国大市场?

  荒井说,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荒井工房都处于停工状态。恰好在那时,上海的百货商店发来邀请,希望荒井工房前去参加展卖活动。因为此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曾将荒井工房的作品带到中国做过推介,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就这样,当时甚至还没有智能手机的荒井社长开始一次次走进中国。随着“朋友圈”的逐渐扩大,工房产品的销路也不断拓展。

  “近年来中国市场的销售形式、销售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2011年的时候店铺销售比较多,现在网络销售、直播销售非常盛行。这样一来,传统的销售代理店就面临严峻挑战,这也是我坚持必须参展进博会的原因之一,不持续宣传就无法维持稳定的销路。”

  他掐指算了一下,说,“十多年来,多的时候每月两次,有时一月一次,迄今为止我去中国大约有150次。”从进博会到服贸会、义乌进口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他赴中国参加的展会不计其数。

  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到今年,荒井工房连续7年参展,成为进博会的“全勤生”。而荒井社长只有其中一年受疫情影响未能现场参会,委派上海分公司的员工到场。

  荒井说,从第一届进博会开始,荒井工房每一次参展进博会总是收获良多。不仅作品获得认可,进博会还提升了荒井工房的品牌影响力,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22年参展进博会带去的约100把铁壶展品全部售出。

  “除了展品售罄,我还交了很多朋友。”荒井有点得意地说。很多和他一样欣赏、热爱日本传统铸铁茶器的客商主动和他建立联系,不少人提出愿做荒井工房的代理店,这也成为荒井工房参展进博会的巨大收获。

  那到底已有多少铁壶销往中国市场,并不擅长营销的荒井说“没有统计,也记不清楚”。“荒井工房每年生产约600把铁壶,销售情况也都有变化,有些年份是日本国内卖出约200把、中国市场卖出约400把;多的时候中国能卖约500把、日本国内约100把。”荒井说他能肯定的是,每一把铁壶都曾出现在他的手上、他的工作台上。

小小铁壶连接中日友好

  “去中国参加进博会,目的当然首先是为了销售、拓展更多代理渠道,同时也是为了技术传承。”荒井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随着第一代荒井工房掌门人和老一代匠人的陆续离世,技术传承后继乏人,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被称为“人间国宝”的长野垤志,上世纪40年代为躲避战祸旅居山形县带去的各种技艺也面临失传。如何让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下去成为一个严峻问题。

  2023年春天,山形县最后一位专门制作铁壶提梁的90岁匠人宣告退休。之前一直向老匠人学习的荒井继承了老人的全部工具和技术,也接过了“一定要传承下去”的沉重嘱托。

  荒井指着一旁正在工作的小伙子说,“加上我,荒井工房现在一共9个人,有20多岁、30多岁和40多岁,我们的团队在业界属于非常年轻的。必须让年轻工匠不断地工作、实践,他们才能熟悉和掌握各个工序的技术。”

  “如果卖不出去,就无法继续制作;如果不能继续制作,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也就无从谈起。这是日本匠人的普遍烦恼。”荒井说,“所以,我每年都会去进博会参展,确保有持续的销售,中国市场对荒井工房非常重要。”

  荒井还说,荒井工房的铁壶通过进博会进入茶文化的故乡中国后,受到中国茶文化爱好者喜爱,他们甚至来日本,到荒井工房来体验日本茶文化。这也启发了他,现在荒井工房不仅在努力学习中国茶文化,还不定期在工房举办中国茶品鉴会,以促进中日茶文化交流。

  “虽然只是山形县的一个小镇,我们也很想推介中国的文化,毕竟中日文化自古相通,或者可以说日本在模仿学习中国文化。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我想通过铁壶传播相通的文化,开展中日友好活动。实际上,我还担任着上山市日中友好协会理事一职,希望能为日中友好尽绵薄之力。”

  荒井最后总结说,进博会把荒井工房这样的小企业和中国大市场连接起来,使荒井工房得以结交新客商、新朋友,中国市场对荒井工房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市场,也是磨炼技术的好地方。“明年我还会去的!”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