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乐龄社会”什么样
两位老年人在位于新加坡西部的裕华园一角休闲
文/《环球》杂志记者 蔡蜀亚 实习生 董玉成(发自新加坡)
编辑/胡艳芬
新加坡《2024年人口简报》显示,65岁及以上公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12.4%增长至19.9%,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1%。
鉴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老龄化速度加快,其对社会、经济、劳动力、福利制度和医疗制度等产生重大影响,新加坡政府鼓励年长者“老有所为”、与社会保持联系,并以改进制度设计、完善养老体系等举措推动“原地养老”,让老年人乐享晚年,将新加坡打造成“乐龄社会”。
“乐龄社会”的目标
根据新加坡华语资料库,“乐龄”一词产生于1970年代,当时新加坡第一家为年长人士设立的活动中心在惹兰勿刹(Jalan Besar)成立,并被称为“乐龄中心”。自此,“乐龄”渐渐成为新加坡对年长人士的代称。“乐龄”中的“乐”代替“老”或“年长”,寓意年长人士可以不受年龄局限,与年轻人一样快乐地生活,表达了对老年人享受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也在全社会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乐龄社会”的目标首先就是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帮助他们在老龄阶段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
其次,“乐龄社会”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健全的护理系统和政府支持,减少老年人对个人照护的依赖。同时,老年人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乐龄社会”中,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最后,“乐龄社会”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应对老龄化,还能推动代际交流,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健全医疗体系
快速老龄化带来一系列挑战,新加坡已将此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新加坡未来必然会成为一个超老龄化国家,政府必须在确保劳动力活跃、完善退休保障、推动社区养老以及加强治理等方面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构建强有力的医疗保健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新加坡,医疗体系由急症护理、公共卫生和老年护理三大系统组成,彼此相互衔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些系统的作用愈发重要。
为应对老龄化趋势,新加坡政府于2023年7月启动了“健康SG”计划,推动医疗体系从以治病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奠定了老年护理体系的基础。
根据“健康SG”计划,政府鼓励民众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并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关系,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护理方案,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该计划首先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进行推广,随后逐步向下扩展至40岁及以上人群。根据新加坡卫生部今年7月的统计,已有超过100万人参与“健康SG”计划,其中约6成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在2022年10月的国会听证会上,王乙康表示,为确保行动不便、无法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顾,政府计划扩建疗养院并增加床位,目标是在2030年将床位数量增加近一倍,达到3.1万个。然而,他也强调,疗养院不应也不能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主流方案。政府将继续大力推动“原地养老”模式,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区联系,帮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新加坡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显著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例如,在65岁及以上居民占比超过23%的宏茂桥市镇,疗养院采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既提供长期或短期的住院护理床位,也提供日间托老服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王乙康在活动中进一步谈到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社区医院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社区医院应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而不是局限于治疗后的护理。社区医院需要进行转型,通过优化治疗流程,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从而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如康复治疗、失智症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以此全面支持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
保障“原地养老”
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导“原地养老”,即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中养老,并通过多样化、创新性举措为这一模式提供全面保障,包括财务支持、优化居住条件,以及增强社区服务等。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出“以房养老”政策。通过“组屋屋契回购计划”,老年人可以将部分组屋屋契(至少15年)卖回给政府,换取额外的公积金账户充值,从而获得养老资金支持。组屋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提供的公共住房,约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中。该计划自2009年推行,主要面向年龄65岁及以上、家庭月收入低于1.4万新元(1新元约合5.4元人民币)的老年人,确保他们无需搬离熟悉的居住环境即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支持,安度晚年。
同时,新加坡拥有较为完善的公积金制度,帮助公民和永久居民积累退休资金。与依赖国家财政支出的养老金制度不同,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涵盖医疗、住房和养老金保障。公积金由个人和雇主按比例共同缴纳,强调个人在退休规划中的主动性,即个人要对自己的退休生活负责。政府则保证公积金账户的利率稳定,使资金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近年来,政府与多方合作,在老年人口集中的女皇镇打造了首个“保健区”,通过提升组屋设施、加强预防保健和护理服务、鼓励居民参与终身学习和社区活动,优化老年人的居住体验。
此外,在新建市镇,政府积极推动代际融合,建设包容性社区。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在设计组屋时,特别规划了不同户型以满足多样化需求,靠近组屋的地方设立活跃乐龄中心(类似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托儿中心,增加无障碍设施。例如海军部村庄的综合发展模式,就特别为老年人设计了适应其生活需求的组屋、医疗设施、超市和社区花园等,打造出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2023年11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乐龄SG”计划,多管齐下支持老年人“原地养老”。该计划拨款8亿新元扩展活跃乐龄中心的活动范围,并委任综合服务提供商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根据计划,活跃乐龄中心将从社交、身体健康、认知、学习和志愿服务五个方面增加活动种类,并提升服务质量。
“乐龄SG”计划由新加坡卫生部、国家发展部和交通部联合推进,重点是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主要关注预防护理的“健康SG”计划不同,“乐龄SG”计划通过多种措施帮助老年人保持社交联系,避免孤独感,并保持身心活跃。除了预防疾病外,该计划更加注重老年人的整体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政府还投入更多资源,打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安全便利社区,建设融合住房、护理和社区服务的辅助生活设施,进一步支持“原地养老”模式的推行。
政策鼓励“老有所为”
新加坡政府大力提倡老年人继续发挥自身价值,鼓励他们在退休后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工作,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延续社会互动,还能预防因退休带来的社交减少、孤独感和自我认同下降等问题,如认知退化、情绪低落等。如今在新加坡的各个领域,老年人的身影依然活跃,许多人超过退休年龄后仍然在职场中忙碌,继续作贡献。
自2022年7月1日起,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2岁提升至63岁,健康状况良好且工作表现优异的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工作至68岁。政府还计划到2030年前,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重新雇用年龄提高至70岁。
政府推出政策鼓励企业聘请年长员工,几乎所有年龄达62岁的员工都可获得重新受雇,只要重新受雇者工作职责不变,他们甚至也不被削减基本工资。年龄超过60岁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从事的工作包括清洁、机械操作、服务和销售等。如果企业聘请超过65岁的员工,还会获得政府补贴。这样一来,企业觉得聘请年长员工很划算,更乐于聘请年长员工。2016年,65岁以上新加坡人中有25%重新受雇。2006年,这个比例只有13.8%。
此外,政府还与多个机构合作,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返职场。新加坡活跃乐龄理事会在2022年推出了“乐龄学”计划,依据老年人的需求设计针对性课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助力他们继续参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