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外交显现微妙转向

2024-11-14 09:33:33 来源: 《环球》杂志

 

9月15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总统米莱(前)向国会提交2025年预算案时发表讲话

文/孙岩峰

编辑/吴美娜

  近期,阿根廷外交“异动”频频。总统米莱在9月29日播出的一档电视采访节目中就国际时局等作出不同以往的一些表态,之后不久他又表示将参加11月在巴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并希望与多次遭其激烈指责的巴西总统卢拉会面。

  舆论普遍认为,米莱对中国、巴西等国的态度从上台伊始的刻意拉开距离,转变为有意靠近,甚至有所希冀,反映出其领导的阿根廷政府面对改革僵局,正逐渐作出一些战略调整。但10月底阿根廷外长蒙迪诺因在联合国大会投票支持取消对古巴制裁而突遭米莱解职,则又表明,米莱政府既有外交路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可预见的未来,米莱政府对外战略、举措等将作出怎样的调整,目前仍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从阿根廷国家发展等层面考虑,阿外交走向将趋于复杂化。

复杂现实下难一意孤行

  在意识形态上,米莱长期以来坚持右翼保守价值观,与美国保守组织、犹太团体关系密切,对美国和以色列“一边倒地亲近”。同时,对古巴、委内瑞拉等拉美左翼态度激烈,尤其对巴西总统卢拉。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米莱坚决指责俄罗斯,表示愿意将阿军方的俄式武器转售给乌克兰。

  在对华问题上,米莱竞选期间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及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等都持消极态度。

  然而,现实却给了米莱政府沉重一击——美西方承诺的全盘接纳和经济支持遥遥无期,米莱政府逐步意识到偏激外交政策将破坏阿根廷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巴西是阿根廷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特别是中国与阿根廷总计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已成为阿根廷维持外汇储备甚至是其支付外债的重要来源。俄罗斯是阿根廷经济支柱农牧业所必需的化肥等重要物资的主要来源。米莱政府对巴西、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无疑使国际市场对阿根廷经济前景充满疑虑。

  同时,米莱为推进竞选中承诺的经济改革,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友好型”营商环境,而偏激的外交路线将大大削弱外界对阿根廷市场稳定性的预判。对此,米莱开始在外交领域逐步放软姿态。

  他先是在上台之初释放出“阿根廷如果同中国断绝联系,将是阿根廷外交严重错误”的调整信号,之后派时任外长蒙迪诺访华,直接向中方传递希望继续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信息,更是希望中方能延期应于2024年6月到期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米莱经济改革进入关键期

  米莱上台前,阿根廷经济饱受通货膨胀高企困扰。2023年12月就职总统以来,米莱推出一系列旨在挽救经济的“休克疗法”改革措施,以期减少财政赤字、控制通胀。这些措施被质疑过于激进,引发争议甚至抗议。

  今年下半年以来,这种“休克式改革”进入到关键期。一方面阿根廷宏观经济在数字上有所改善,今年已连续7个月实现财政盈余和贸易顺差,国家风险指数下降到1258点,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十多年来阿根廷难得的经济“亮点”。

  但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从去年12月至今年8月阿根廷通胀率累计达144%,物价上涨幅度甚至超过遭受美国经济制裁的委内瑞拉,其中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燃气、电力、水和公共交通等价格累计上涨约300%。9月底阿根廷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贫困率从近42%跃升至52.9%,其中极端贫困率更是升至17.9%,全国42.5%的家庭处于贫困状况,贫困人口数量达到二十年来最高。

  很多阿根廷人认为,米莱经济改革的成效是政府“勒紧腰带”、裁减大量社会开支和福利支出的畸形结果,贸易盈余是民众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导致进口需求萎缩所致,数字增长的代价是民众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和增长后劲的过度牺牲,根本不是改革的正常“疗效”。

  而且米莱政府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改革举措,包括以“总统令”形式绕开国会,将政府部门由18个部委减少至9个,停建公共工程、修改《劳工法》《海关法》,强行启动国企私有化等等,已引发反对派和广大社会民众强烈不满。左翼的正义党及其盟友、各行业工会等已发起多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并正酝酿新一轮街头行动。

  在此背景下,米莱执政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如能顺利继续推进改革,吸引更多外资、增加更多出口,将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劳动工资,从而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这将形成一个经济链条各环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米莱改革所期待的持续繁荣。

  如果改革进入僵局,经济增长无法突破瓶颈,民众生活水平继续恶化,便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冲突和政治动荡,继而削弱甚至摧毁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引发市场连锁性崩溃,改革因此“中途夭折”,米莱也有可能会在弹劾或政治恶斗中黯然下台。因此,确保经济迅速和稳定增长,已经成为米莱政府当前执政的重中之重,其外交政策也势必随之调整。

“阿中关系能为双方带来广泛的利益”

  2023年中阿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同期美国与阿根廷贸易额为140亿美元。中阿贸易额中,阿对华出口的大豆、牛肉、豆粕都是其最重要的出口优势产品。

  过去20年来,无论是在传统贸易领域,还是在矿业、油气、水电站投融资方面,中阿合作程度都在大幅提升。中国参与并提供融资的阿根廷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基什内尔总统电站和塞佩尼克省长电站、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都是阿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项目。特别是阿已将锂矿开发作为未来产业转型的重点,中国的投资、技术和市场更是阿根廷实现新能源产业突破的难得伙伴。

  与此同时,美西方对阿根廷的支持却乏善可陈,仅有的几个实际支持是同意阿根廷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债务重组,并提供47亿美元短期融资,以偿还原有债务。但有阿根廷媒体认为,这更多是IMF担心阿根廷“倒债风险”,并非愿意帮助阿寻求发展,因为IMF对阿方提出的长期大额贷款或延长偿债期限根本不予理会。

  相比之下,中国不仅同意延长与阿根廷的货币互换协议,甚至同意阿方使用互换额度偿还欠IMF债务。互换额度是两个或多个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之间约定的相互借贷额度,旨在应对外汇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两相比较,米莱政府想必能深刻体会到发展对华关系对阿根廷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近日撰文评述,阿根廷对华立场正在改变,对华关系日益务实,重新致力于与全球新兴经济体发展伙伴关系。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阿根廷驻华大使马致远(Marcelo Suárez Salvia)近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阿根廷政府正在实施政策,努力提高阿出口能力,阿中在贸易方面是互补的合作伙伴。阿根廷现政府愿意继续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合作,并欢迎更多中企赴阿投资。“阿根廷现政府不寻求同中国脱钩,恰恰相反,我们认为,阿中关系能为双方带来广泛的利益。”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