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 伟人故里 大美湘潭-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5/24 14:32:32
来源: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 伟人故里 大美湘潭

字体: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

池水清涟,田苗秀蔚

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

暖气上蒸,岚采舒发

云霞掩映,极目遐迩

有如画图......”

1916年,毛泽东在致萧子升的信中,

就是这样描写家乡湘潭的。

湘潭之大美

美在自然风光

  湘潭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在湘潭城附近吸纳了涓水和涟水,经过杨梅洲折向东北,形成U形回转,把湘潭城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南岳四峰和雪峰山脉逶迤入境,在湘潭的北、西、南三面拉起一道弧形锦屏:北面的韶山,相传舜帝南巡,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西面的褒忠山,因乡民抗元踞此不屈而跳崖,为褒其忠义而得此名,自古为湘中第一山,山与人均因血性而显壮丽;南面的昌山至荆紫峰为涟、涓二水的分水岭。由南向东的晓霞山、莲花峰等属南岳余脉,低山聚气,以至于齐白石念念不忘:“咬定莲花是故乡。”杜甫于湘潭吟唱“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为天开画图的景致留下了最具神韵的注解。

湘潭之大美

美在历史悠久

  湘潭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砍砸器距今至少30万年。湘潭拥有老虎坑、堆子岭、岱子坪三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湘潭出土的青铜豕尊、动物提梁卣、虎座凤架鼓等文物,清晰地勾勒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活泼、清新、柔和、灵巧的地域审美取向和独到匠心。

  秦代以来,湘潭的水陆交通更加便利,其商贸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大唐盛世,先民捕捉到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水陆商路变迁带来的契机,率先从湖南一千余年的封闭中苏醒。唐天宝八年(749年)湘潭置县,褚遂良、杜甫等名家在湘潭播撒人文种子。到了宋代,越来越多的商人、文人怀揣希望聚集到了湘潭。福建人胡安国、胡宏父子来到湘潭碧泉,开设书堂,创湖湘学派。从明代中期至清末,湘潭保有湖南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桂冠,享“金湘潭”“天下第一壮县”之美誉。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与湘军的“湘潭之战”爆发,军事新兴,以军功入世成为湘潭精英的新选择。湘潭和湘乡的大批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幕下,走出由军功开镇四方的道路。在辛亥风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从湘潭走出的大量仁人志士,成为革命的中流砥柱。

湘潭之大美

美在人物贤哲

  湘潭人才之盛,功业之巨,全国罕见,是名副其实的“名人之乡”。蜀汉名相蒋琬、宋朝史学家路振、名臣狄棐、忠良谭世勣等皆是一代俊杰,南宋王容成为湘中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湘潭人才以群体和世家的形式出现在明清两代,以血缘关系聚集的文艺群体众多,如方上周氏家族,排头郭氏家族,张文炳、张九钺家族,黎氏四进士,黎氏八骏,“刘氏双雄”——刘揆一、刘道一,一代文宗王闿运麾下聚集了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杨度三兄妹、八指头陀。

  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陈赓、谭政、李卓然、卢冬生等政治家、军事家不胜枚举。这些往圣先贤、文化名家、革命先驱们屹立潮头,或以学术思想启时代新声,或以不朽功业振兴民族大业。他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不畏牺牲的品质,早已在这方厚土沉积传承,成为独特的精神坐标和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日月变迁,春秋数易

历史上的湘潭,令人自豪

今日的湘潭,充满活力

如今,300万湘潭人民

抖擞似火豪情,焕发青春异彩

为世人展示了当代湘潭的全新风貌!

首发仪式

5月21日 上午

湘潭市博物馆一楼大厅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湘潭》正式首发

  湘潭大学副校长、市社科联副主席刘建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红,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李锋等向市博物馆、市党史馆、市图书馆、市规划展示馆、齐白石艺术馆现场赠送了《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湘潭》书籍。

【纠错】 【责任编辑: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