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屡吃闭门羹?家校融合需找到新切入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11 09:15:56
来源:工人日报

家访屡吃闭门羹?家校融合需找到新切入点

字体:

据近日《新民晚报》报道,临近新学期开学,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不少人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曾经,作为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学业表现的重要途径,家访一直被视为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如今,不少班主任却在这一环节遭遇了“闭门羹”,或是家访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接待家访。其二,随着社会对个人隐私越发重视,有的家长并不希望过分暴露自己的家庭状况,也就对家访产生抵触情绪。

  面对“家访遇冷”的困境,我们亟须找到新的切入点,推动家校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首先,打破固有的家访模式,让家校沟通更深入。家访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在家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同时,也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优秀家长共同参与家访,在尊重各个家庭的文化差异和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面对面”家访虽然直接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教师不妨采用视频通话、微信聊天等方式,进行线上家访。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有效缓解家长的时间压力和隐私顾虑。同时,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家校通平台等渠道,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在强化家校融合方面,学校不妨定期组织家校活动,如家长会、开放日、家长课堂等,为家长提供了解教学进度和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也可以邀请家长担任学校活动志愿者、讲授生涯规划课程等,不断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惟有家校携手,才能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真正助力孩子成长。(汪昌莲)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