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违不罚,让执法尺度更有温度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清单,对危害后果轻微等12种首次违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晚报》评论说,“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是近年来在执法实践中探索的宽严相济的创新执法举措。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部门,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能否规范、准确、稳定执法,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对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该严的严,该包容的包容,对执法者的精细化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市场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更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
“中转式旅行”,一场对城市管理的即兴测试
这个春节,“中转式旅行”火了。例如,有人从三亚经停中国香港飞往广州,不仅票价更便宜,还可以多游一座城市。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评论说,中转式旅行,旅客以更低成本体验更多城市,机场获得客流与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中转式旅行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的创新,更是对城市服务能力的测试。那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持续优化服务体验的城市,将获得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如何看清旅游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远见。
预付费“专款专用”,公证提存打开了思路
“健身房卷款跑路”一直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公众的朴素期待是预付费能够“专款专用”。上海长宁公证处探索了“公证提存”方式,即资金由公证机构监管,在商家提供约定服务后,以月结的方式划付。
澎湃新闻评论说,“健身房跑路”多是民事纠纷,需要由消费者通过诉讼等手段来维权,但维权成本又过高,需要找到合适的监管手段、精准的监管工具。保障消费信心,就得对症下药,拿出精准、有效、合法的创新措施,上海试点“公证提存”监管大额付费打开了思路,有效解决了痛点问题,也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绣花精神”,期待日后拓展到教培和养老等更多领域。
(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