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江西省贵溪市彭湾乡的脚板薯种植基地里,随着挖薯机的来回穿梭,一颗颗硕大的紫红色果实从泥土中翻滚而出……这些新鲜的脚板薯已被当地的年糕厂和酒厂订购,将被加工成果酒、年糕、粉丝等食品。
脚板薯在当地有着四五百年的种植历史,因花青素含量高、粉糯性好、口感佳,获得消费者喜爱。但脚板薯对气候环境要求高,地域性较强,长期以来难实现规模化种植。
2023年8月,贵溪市脚板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地以此为契机,推动脚板薯深加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解决农村人才资源、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贵溪市与江西省科协、江西省农技协会、江西农业大学共同创建“江西贵溪紫山药科技小院”。采取“国企出资金、小院出技术、政府出土地”的合作方式,推行“企业+院校+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建立了1000余亩脚板薯种植基地,入驻博士、硕士20余人,并建成实验室、培育室以及试验基地,培养了一批本地“土专家”和“带头人”。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当地利用茎尖脱毒组培、茎蔓扦插高效繁殖种薯、田间越冬保种等技术,不但提升了种薯质量、降低成本,还大大解决了病虫害和储藏问题。脚板薯得以实现大规模种植,亩产也从1000公斤提升到超1700公斤。
“有了农技专家的帮助,村民们种植脚板薯的热情高涨。”彭湾乡溪源村党支部书记蒋建国说,今年村里扩大了种植规模,达到了150余亩,每亩净收入可达万元,已带动脱贫户62人参与种植,带动村民就业160人。
规模化种植的难题解决后,“科技小院”又转战精深加工领域,使用纤维破壁酶解发酵工艺,将原薯加工成浓缩汁和干粉,并研发出紫红年糕、水饺、馒头、粉丝等系列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热销。
“将脚板薯压榨打汁后的残渣经过发酵、蒸馏、除味等方式处理,加工成白酒和果酒,一经推出深受欢迎,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贵溪堆金酒厂负责人王日光说。
如今,脚板薯在贵溪的种植面积达2000亩,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科技赋能,让深山“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记者 姚子云)